021-54735535
分享的形式一般如下:
1)圓桌會議。一般來說,輪換發言和隨機發言相結合的方式是為了讓大家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特別是在課程的前兩個項目中,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言。第一個演講者可以從最先完成任務的人或難度最大的人開始,然后順時針或逆時針進行。每一位同學分享完后,大家都應該鼓掌鼓勵。
2)引導。根據項目設計理念和學習目的,培訓者可以指導或詢問一些相關問題,深入討論項目中突出的困難和關鍵問題。
3)講課。從項目本身出發,然后引出相應的學術理論,講授其相關亮點,讓學生對理論產生興趣,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理論知識。
此外,分享還有以下四個原則:1)即時性。項目完成后,應立即進行審閱和共享。由于項目剛完成時,學生們還沉浸在項目的氛圍中,他們往往很興奮,有很多想法。在這個時候回顧和分享,就是“趁熱打鐵”。
2)主題的原則。每個項目的完成取決于一個重大的理念,比如合作,比如打破思維定式,以及其他方法。在分享時,培訓者要引導學員突出核心理念,挖掘核心理念內涵。
3)聯系實際的原則。學習是為了將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如何將拓展訓練計劃的運作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是培訓員指導的重點。這里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決不能糾結于項目本身的完成方式,而要跳出項目本身,放眼長遠。
4)未作定性評價。對于學員分享的內容,培訓師不做對與錯的評價,而是鼓勵學員暢所欲言,表達真實感受和想法。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分享環節中,培訓者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和激勵學員。也就是說,教練員這個時候要把針線做好。而不是以培訓者為中心的課堂教學。